克尔克孜族舞蹈种类 克尔克孜民族

前世今生2024-07-30 11:06:2112

本文目录一览:

求新疆丝绸之路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这个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和贸易路线,连接了东西方的文明,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多个方面的元素。

2、长城:横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份,于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2009年9月30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年通过的:珠算。2016年通过的:二十四节气。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10年列入的:新疆的麦西热甫、福建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及中国活字印刷术。2011年列入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5、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它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现喀什市古则尔社区下属的阔子其亚尔比西居民区是世世代代从事土陶作业的地方。这里的土壤为粘土,是制陶的重要原料。

最有韵味的新疆舞

1、最有韵味的新疆舞有托布勒克舞、大盘舞、草原舞、雷白舞。托布勒克舞:托布勒克舞是哈萨克族传统的舞蹈形式,充满了草原牧民的豪情和朴实。舞蹈中舞者身着传统的哈萨克族服饰,以舞动的方式展现出草原上牧羊人的生活场景和骑马游猎的英勇形象。

2、新疆舞蹈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哈萨克族的托布勒克舞、维吾尔族的大盘舞、蒙古族的草原舞和柯尔克孜族的雷白舞。 托布勒克舞:这种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形式,生动展现了草原牧民的生活情景。

3、新疆各地的夏地亚纳的形式与风格各有差异,北疆的活泼,南疆的舞姿华丽,麦盖提县的古朴。 纳孜尔库姆 表演性男子舞蹈。以双人对舞为主,带有竞技性。流传于新疆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地区,是婚礼、喜庆或麦西来甫中,最精彩的节目,各地多有半职业性的纳孜尔库姆艺人。

柯尔克孜族音乐乐器

柯尔克孜族的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史诗如《玛纳斯》。这部产生于公元10-13世纪的作品,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瑰丽的色彩,展现了柯尔克孜人民反抗压迫和侵略的精神。他们的音乐富有草原特色,如达甫鼓、笙等传统乐器,虽然有些已失传,但曾留下悠扬动听的旋律。

柯尔克孜族的音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歌词的演奏曲,一般在节奏上都比较自由,具有开阔悠长的特点。柯尔克孜族音乐还广泛流利地用了声乐。声乐多由一个纯五度和四度构成,同时也采用了三和音。这种现象在演奏民歌方面尤为突出。有时在装饰乐句中也可以看到主调音轻快的纯四度或六度音程的和音。

骨笛 骨笛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藏语称当惹。用鹫鹰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等藏族牧区。常用于独奏,是藏族青年喜爱的自娱性吹奏乐器。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边棱气鸣乐器,藏语称当惹。

琴、筝、箫、笛、二胡、琵琶、丝竹、唢呐、鼓等。民族乐器分为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吹奏乐器:木叶、纸片、笙(汉族)、芦笙(苗|瑶|侗族)、确索(哈尼族)、巴乌(哈尼族)、口哨(鄂伦春族)、葫芦丝。

迄今为止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是骨笛,距今已有8千多年的历史,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状笛子和在化妆版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