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姓魏的有名人物 有名的姓魏的有名人物是谁

前世今生2025-04-02 12:30:293

本文目录一览:

姓魏的历史名人

1、姓魏的历史名人有: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魏相:济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东北)人,西汉丞相,宣帝时被封为高平侯,历任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其主张整顿吏治,考核实效。

2、魏无忌 魏无忌(信陵君,?-前243年),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魏国公子、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著有《魏公子兵法》。

3、魏驹,春秋时期晋国的魏氏家族成员,后来成为赵、魏、韩三国之一的魏国的始祖。他参与了分割智伯瑶的封地,为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魏应,东汉时期的学者,以研究今文经学而知名。他参与了汉章帝时期的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对后世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姓魏的历史名人有魏武子、魏颗、魏绛、魏斯、魏无忌等等。魏武子 姬姓,魏氏,名犨,谥武。故魏犨又称魏武子。《左传》载其为毕万之孙,《史记》载其为毕万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勇力闻世。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5、魏源。魏源(1794年-1857年),字元凯,号默深,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湖南邵阳,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的代表人物之一。魏源主张变法,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理学。他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书籍。 魏武。

姓魏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魏武子:又称魏犨,是魏姓在历史上最早知名的人物。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其子的魏颗和魏绛也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 魏相:是西汉时期的丞相,本名魏贤,字子产,出生于济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东北)。他在宣帝时期被封为高平侯,历任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主张整顿吏治,注重实效。

魏征(580年-643年):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他担任谏议大夫,因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魏征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重要政治理念,被后世广泛引用。他在任内曾上谏二百余事,为贞观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魏无忌:魏无忌(信陵君,?-前243年),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与黄歇、田文、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魏无忌在军事和政治上都颇有建树,他还著有《魏公子兵法》。

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

魏姓名人有哪些?

魏延 魏延(?-公元234年),字文长,出自义阳(今河南桐柏),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将领。刘备进取四川时,魏延屡立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占领汉中后,提拔他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负责镇守该地。

魏武子:又称魏犨,是魏姓在历史上最早知名的人物。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其子的魏颗和魏绛也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 魏相:是西汉时期的丞相,本名魏贤,字子产,出生于济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东北)。他在宣帝时期被封为高平侯,历任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主张整顿吏治,注重实效。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是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增强了国家的实力。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是东周战国初期魏国的国君,也是中原地区的霸主,他在位期间继续扩大了魏国的疆域。

魏颗,春秋时期晋国魏犨之子,以礼义之道著称,担任晋国将军。在秦桓公派遣勇将杜回攻打晋国时,魏颗在辅氏之地成功击败秦军,生擒杜回,为晋国赢得了胜利。因此,晋景公将令狐之地封给了魏颗。其子魏颉以封地名为姓,称令狐氏。魏绛,即魏庄子,魏犨之子,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显赫的卿士。

魏延 魏延(?-公元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

历史上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魏征以直言进谏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之一,对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贡献巨大。他的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谏太宗十思疏》是最著名的谏文。 魏伯阳 魏伯阳(生卒年不详),东汉时期著名的炼丹方士,吴人,号云牙子或太素真人。他的本名翱,会稽上虞(今浙江)人。

姓魏的历史名人:魏文侯 (前472年―前396年),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魏武侯 (?—前370年)汉族,姬姓,魏氏,名击。东周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魏惠王 汉族,姬姓,名罃。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源,清朝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与文学家。他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并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张借鉴西方的科技来强国富民。 魏绛,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在外交上颇有成就,曾九次召集诸侯会盟,增强了晋国的影响力。他的谥号“昭”体现了他在晋国的显赫地位和贡献。